《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作業程序 (SH-B-02-01)》
🔎 一、目的
-
建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流程
-
強化安全管理、預防意外、持續改善環安衛績效
📍 二、適用範圍
-
實驗(研究)室使用危害性化學品之實驗流程
-
實驗(研究)室設置需自動檢查之儀器設備
-
新製程或重大變更前
👥 三、權責分工
-
各單位:執行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,填寫登錄表
-
環安衛中心:彙整資料,追蹤改善,高風險提報委員會
-
環安衛委員會:確認重大風險
-
主任:審查評估結果
-
校長:核准評估結果與後續改進
📘 四、重要名詞解釋
-
危害:潛在造成傷害、損失或污染的來源
-
風險: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後果
-
風險評估:分析風險大小與可容忍性
-
危害鑑別:辨識危害並界定其性質
🛠 五、作業流程
-
各單位填寫危害評估表:
-
SH-D-201(實驗流程用)
-
SH-D-202(設備用)
-
-
填寫內容包括:
-
活動區域與描述
-
危害類型與風險說明
-
狀態分類(正常N/異常A/緊急E)
-
時間分類(現在C/過去P/未來F)
-
-
風險計算公式:
風險等級 ER = 發生頻率 × 嚴重程度 × 可偵測性
-
勾選現行風險控制方式
-
高風險(ER > 60) → 環安衛中心填入SH-D-203並提報委員會
-
改善事項由主任審查 → 校長核准 → 追蹤執行
📎 六、附件表單
-
SH-D-201:實驗流程用危害鑑別表
-
SH-D-202:實驗設備用危害鑑別表
-
SH-D-203:危害鑑別管制表(高風險用)
▍下載
▍表單下載